楊永修代表:建議汽車產品準入要“兩統籌,一放寬”
市場準入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之一,也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汽車產品的準入尤為關鍵。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一汽研發總院試制所高級技師楊永修帶來“關于汽車產品準入和相關管理優化”的建議。
他在建議中指出,目前我國除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企業及產品準入公告之外,以公告車型為核心,汽車產品還需完成CCC認證,環保信息公開,交通運輸部達標車型認證(營運車輛)等才能進入市場,各汽車管理政府部門職能有所交叉重合,汽車生產企業需要同時完成部委準入要求才能進入市場。
汽車準入需遵循多項管理
首先是工信部產品準入管理,汽車生產企業通過企業準入、完成項目建設和產品開發后,可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提交產品的相關材料。檢測機構根據標準法規要求對樣車進行檢驗,并出具檢驗報告。工信部對產品參數和檢驗報告進行審查,審批通過后以公告的形式發布。
第二是交通運輸部準入管理。2018年,交通運輸部制定發布了交通運輸行業標準《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 第1部分:載貨汽車》(JT/T 1178.1—2018),2018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同時將交通運輸部油耗達標車型和營運貨車安全達標車型公告合并為道路運輸車輛達標車型公告。流程為:企業提供送檢車輛,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通過后出具檢驗報告,交通運輸部指定的設審查機構(汽車運輸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對企業申報材料和檢驗報告進行審查后上報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審批后以公告形式發布。
第三是生態環境部準入管理。2016年8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并實施了《關于開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工作的公告》(國環規大氣[2016]3號)。流程為:企業上傳機動車產品信息公開計劃、一致性計劃書和附錄、信息公開表(含檢測報告),系統對企業上傳的信息進行自動校核,校核通過產品信息自動在信息公開平臺進行信息公開。
第四是CCC管理。2018年,交通運輸部制定發布了交通運輸行業標準《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條件 第1部分:載貨汽車》(JT/T 1178.1—2018),2018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同時將交通運輸部油耗達標車型和營運貨車安全達標車型公告合并為道路運輸車輛達標車型公告。流程為:企業提供送檢車輛,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通過后出具檢驗報告,交通運輸部指定的設審查機構(汽車運輸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對企業申報材料和檢驗報告進行審查后上報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審批后以公告形式發布。
汽車準入管理亟需優化
但是在整理了相關政策和標準后,楊永修發現,汽車產品準入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是“部委多頭管理問題”。現階段,汽車企業及產品準入許可管理制度由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及地方政府部門共同管理。存在產品準入管理職能重復交叉問題,導致企業成本浪費。
其次是“標準法規實施切換問題”。隨著汽車行業智能化等級提升和新能源技術的高速發展,多數標準也在加速制修訂工作,部分標準發布1年后就開始下一階段的標準制修訂工作,標準的生命周期僅5年左右。標準的制修訂頻率和實施節奏直接影響到企業對前期產品技術成本投入收回、企業新標準技術開發投入、全部產品的公告準入工作以及庫存的消化。
目前汽車強制性標準升級節奏加快并且實施時間不一,致使車輛生產企業在產品研發、產品準入等方面需要重復應對各部委及各標準不同要求,帶來很大困擾。另外,標準更新后相關檢測費用也大幅增加,部分檢測項目收費標準翻倍,甚至5-10倍增加,給企業帶來極大認證成本支出。
第三是準入視同條件問題。產品準入視同條件是企業認證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告同一型式判定條件不合理,是造成《公告》檢測數量增加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這些問題致使車輛生產企業在產品研發、產品準入等方面面臨極大困擾,還產生成本浪費,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楊永修無奈又著急“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迭代更新較快,在開展產品準入檢測過程中無視同條件,認證檢測成本巨大,已接近企業總體認證成本50%以上,《新能源汽車同一型式》發布是行業迫切訴求。”
汽車準入要“兩統籌,一放寬”
針對于此,他提出“兩統籌,一放寬”的建議:第一統籌車輛管理職能,針對汽車產品準入,統籌一個部門(如由工信部統籌)或成立部委聯合管理機構,避免管理職能交叉重復。
第二是統籌標準法規實施,建議建立部際聯動機制,統籌標準法規出臺實施節奏,同時針對檢測項目收費標準能夠公開征集行業意見。
最后是“一放寬”,楊永修建議合理放寬視同條件,成立研究工作組,修訂現有各項產品準入同一型號及同一型式視同條件,探索允許汽車產品部分參數值進行范圍申報可行性,從而實現提升管理效能和減輕企業負擔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