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汽車半導體生態峰會 || 德賽西威陳鑫:智能座艙平臺演進與發展趨勢
以“鏈啟芯程·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23汽車半導體生態峰會暨全球汽車電子博覽會”,由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指導,《中國汽車報》社主辦,愛集微承辦,于2023年9月26日至27日在深圳福田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本屆峰會堅持行業領袖峰會的高端定位,全面助力產業間深度融合與創新,推動上下游產業鏈伙伴攜手合作,共同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科技創新新生態。
峰會現場,多領域、多視角開展的20場特色活動,囊括主峰會、技術研討、項目路演、專業展覽、交流盛宴等,匯聚政、產、學、研、用、投等多個產業圈層,圍繞全球及中國汽車半導體產業熱點展開交流,峰會重點聚焦新技術、新趨勢,深入剖析汽車半導體各細分領域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近百個精彩紛呈的演講,共同呈現出一幅專業而全面的思維圖景。
其中,在9月26日舉辦的“智能座艙及人機交互專場”,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座艙事業部副總經理陳鑫,做了題為《智能座艙平臺演進與發展趨勢》的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大家上午好!我叫陳鑫,來自德賽西威,負責智能座艙領域。首先感謝行業協會組織這樣一個產業鏈上下游鏈接平臺,讓大家可以一起做技術與生態的交流。
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座艙事業部副總經理 陳鑫
前面兩位是主機廠這邊的,姚總、譚總他們站在產品垂直領域與專業領域跟大家分享產品現在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可能站在一個Tier1的角度去看智能座艙橫向的現在以及未來怎么發展,可能更多分享的是站在Tier1的視角,行業未來的方向在哪,我們去分享這塊的領域。主要分4塊:
一、智能汽車的時代趨勢。
站在大的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歷了40年的高速發展,雖然現在放緩,但還在持續增長。這種增長,相當于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首先,我們硬件基礎上去了,對于精神的追求會越來越高。另外一方面,從汽車消費群體可以看到,從最開始的70%是首購,到了2030年,最大的消費比例是換購,經歷了首購、增購、換購,大部分用戶經歷了兩代車型,到第三代選擇的時候,更多對于整車的訴求與期望會越來越高。另外一個社會群體也可以看到,從最開始的00后占比6%,到現在17%,翻了3倍,這一代人更多被消費類的產品以及電子化圍繞,從小經歷這些的這一代人,他們的用戶場景從手機里遷移到整車,往座艙走,應用場景變了,用戶重新自我學習,生活成本是有增加的。
智能座艙的配置率。因為換購增加之后,對于接下來高端化會期望值更高。我們現在講整車智能化,首當其沖就是座艙,因為座艙是整車交互的窗口與中心。中國的市場,智能座艙的滲透率是遠高于海外的,所以,可以看到,中國的OEM在國內把智能座艙經過電動化之后發展到智能化。智能化做得好,第二步是往全球走。
回到智能座艙本身來說,德賽西威從2019開始第一代座艙有量產,未來到2025年,可以看到德賽西威座艙復合增長率大于50%,產品會快速增長。
算力,我們都認為汽車要成為家庭、辦公場所之外的第三空間,為什么要成為第三空間?我們要承載它在過去兩個生活空間的應用,基礎是什么?一定要大算力,只有大算力才可能支撐前面姚總分享的很多不同的應用場景,才能實現平滑遷移,這是一個基礎。所以,以大算力為基礎,我們可以看到NPU和CPU,從2021到2024年每一年都按照倍數去增長。只有在算力倍數增長情況下,才有可能把當前的大模型、ChatGPT等不同應用場景,在第三空間實現。
回到車本身,大算力在快速發展,這個趨勢也是不可逆的,車身電子架構從過去分布式往域集中快速遷移,我們現在座艙產品集中在第二、第三階段,既有域集成ECU,很多獨立ECU的功能逐漸去融合,又有域域的融合。前面譚總分享的CMS,我們預測未來2-3年它會是獨立的產品,隨著算力的增加,它的產品形態也將融合到域中。相當于ECU逐漸減少。因為整車廠都有降重、降能耗指標,也是屬于環保節能國家大的戰略。未來域的融合,座艙域與自駕域進行融合,德賽西威已經有幾個域與域融合項目進行開發了,在這個產品形態方面德賽西威也走在前面,未來一定會走向中央域的集成。
首先實現的是電動化,在電動化基礎上走的智能化。智能化跟自動化就是智駕域和座艙域,兩個域相互交融的,互為因果關系。當有了高階自動駕駛,才會釋放更多的時間,艙內的人才有更多的時間在座艙上交流,更多的應用場景才可以實現。再往未來走,是艙內各類ECU的集成,艙內與艙外的融合。再接下去,是跟第三空間之外的城市與家庭融和,我們在艙內有很多應用的生活習慣和場景,比如音效、燈光。回到家庭,在家庭場景上又可能反過來喜歡座艙的生活場景和應用,往居家方向去走,也是互為因果的邏輯。
二、智能化的挑戰。我們認為,過去三年左右經歷過兩個挑戰,第一個是軟硬分離。過去我們基本上做的是全棧開發的商業模式,在軟硬分離大的環境下我們做SOA軟硬分離,疫情來了,我們要快速投入到“缺芯少屏”保供的階段。以前汽車行業我們嚴格分工,從OEM到系統到模塊各自分工去走,但到了現在,我們走到了多元化的交互,OEM廠要跟Tier1、多個不同的合作方案走。這對于OEM挑戰更大,因為它有更多的窗口,以前可能就一個窗口,我們全部整合了,現在可能需要跟不同的合作方去交流。這就是一個重構的過程,全部打破了以前的合作模式,要重新做生態的建設。
多個應用場景實現,算力是基礎且會快速增加,終端用戶要的是用戶體驗。它不會是硬件的堆砌,一定會有交互。比如我們談到DMS或者OMS,它現在是可以獨立的器件,可以監控到艙內人員使用場景。它監控完了以后一定要跟主機硬件算法去交流,否則它只是一個獨立的產品。過去我們花了5-10年的時間打通了艙內信息與云端交流,打破了艙內的信息孤島。打破之后,下一個階段,把信息收集完了要考慮怎么做到交融、做到AI智能,未來我們要往產品化整合和落地的方向走。
安全,為什么單獨談安全?因為我們認為車的本質還是車,所以安全對于終端消費者來說還是首要的。目前德賽西威通過了歐洲TISAX嚴格的審核,我們與歐洲豪華品牌做一些項目,可能要回歸到軟件的代碼層級每項去評審,一個項目我們投入兩三百個人月,逐項做安全的分解。我們今天面對的場景是過去10年20年沒有遇到過的,又有新場景在持續變化。
生態,也是今天在整個行業峰會上大家都在分享的。德賽西威本身具備優勢,可以垂直開發,從云端、中間件、硬件、制造,全鏈條的,我們可以組合行業里從零件整合到一起再到主機廠,按照不同業務的分工模式可以分成不同的商業模式拆解,只有把這個做成標準模塊化之后,再整合,才有可能轉換成一個商業的拆解基礎。
三、座艙過去的發展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首先,產品開發以及業務規劃主要是三點,安全、舒適、高效。我們認為安全是車的本質,是對應用消費者最核心的承諾。舒適,我們雖然進了第三空間,但舒適度要提高。高效,我們理解,無論國家過去談雙循環還是今天的碳排放,很多時候都是說我們算力要增加,把周圍的ECU逐漸減少,一方面是成本下降,還有一個是軟件算力的交互。另外,在高效節能這塊,我們看到很多海外車廠新項目,拿新項目前期就要開始介紹產品方案中的碳排放,要證明我們用的是不是屬于綠電,包括對環境污染、碳排放,回歸到行業,去承擔社會責任。
這是我們的平臺,只放了5代,實際上不止。行業第一代座艙產品量產在2019年,我們在2017、2018年就已經去摸索做座艙第一代的產品,在2019年量產。2020年,我們在國內做到第一個,屬于純軟件Hypervisor的雙系統座艙已經量產。2024年,新一代座艙的安全島處理都將上去,到2026年,整個平臺算力在這個基礎上還會繼續翻一倍增長。
對于我們公司本身來說,對于數字化投資,我們認為投資是沒有上限的,我們會在數字化方面做很大的投資,數字化也是跟業務結合的。算力層、產品層也是我們看到實體的,有芯片,我做成具體的實務類的場景。再到服務層、應用層,可以拆成不同的商業模式。服務層這塊可能我們去做,產品跟體驗層主機廠拿去跟終端的用戶直接去交流、去改變,這些都建立在我們具備全棧開發能力基礎上,可以把它拆解成不同的應用場景去做商業落地。
多維場景的體驗。從一個人的視角,按照感知、交互、理解、呈現,拆解成不同的產品形態。首先來看感知,攝像頭、毫米波、麥克風、電子后視鏡這是實務場景,我們認為是整車中心的感知。感知傳過來之后,下面有操作系統與生態的服務,包括交互,很多算法,這是中間的交互。最后呈現在儀表、中控、HUD、后排娛樂,所有都是屬于呈現的。包括顯示器、光學算法,所有的整合在未來座艙,會成為整車的中心,后面傳過來的傳感器都要經過中心的交流,呈現出來終端用戶想要的產品,真正要懂終端用戶。
四、德賽西威對于未來的暢想。
首先,Smart Solution1.0在去年發布,軟硬分離大的背景下,同時做跨界的智能,不同場景的打通,千人千面,更環保。今年上的系統是Smart Solution 2.0。后疫情時代,全球人民對于健康訴求越來越高,更多健康元素進入艙內。第二是親子互動,我們更多看到短途露營這種應用的場景。我們把艙內的信息投到艙外,艙外怎么給到露營過程中、怎么給到家庭,包括親子空間做一些賦能。游戲娛樂,跟不同車的應用場景,打造不同的IP,運用大算力可以支撐大型的游戲,包括整車有很多車的信號,做有機結合。這不是一個虛擬的環境,是可以進入真實的環境中實現。
車路云,過去我們只關注單車的車路云,往未來走,我們認為一定要推動座艙自駕的深度融合。本身我們公司有三大事業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車聯網,可以快速打通兩個域的融合,包括生態的兼容。過去談到更多的是智慧出行,也會按照智慧交通,繼續要跟智慧城市去布局。
我們認為隨著算力越來越大,兩個域的融合很快速,已經指日可待,就是座艙域與智駕域,這是當時1.0的產品,我們把座艙三大域,座艙域、自駕域包括車身網關,整合成一個產品,這樣一整合,包括信號處理,而且中間屬于插卡式的,它的創立可以按照硬件板、后續持續算力升級。
中央計算,我們認為未來整車終極目標一定是中央計算,從上游芯片可以看到,無論是英偉達還是高通,在算力賽道上跑得非常快。目標都要去整合整車的中央計算。得益于德賽西威本身布局了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車身、車聯網,每條線布局都有,所以,今天的整合也是水到渠成。硬件,英偉達、高通很多硬件基礎都會有,基礎軟件平臺,QNX、Android、Linux,AUTOSAR這塊有業務也有布局。應用軟件可能按照不同的板卡管理,就像過去的臺式機,它是可插卡式的升級。包括云服務,我們認為在未來能夠持續不斷給用戶帶來體驗感,迎來云端服務的迭代。
到最后,布局所有艙內看到所有的信息,人機交互的中心都在智能座艙,從感知層、傳感器傳來,最后反饋到用戶,中心一定是在座艙這塊。
公司的愿景是希望成為一個出行變革的首選合作伙伴。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