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汽車半導體生態峰會 || TüV 萊茵周亮:汽車電子部件車規級芯片電磁兼容評估方法
以“鏈啟芯程·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23汽車半導體生態峰會暨全球汽車電子博覽會”,由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指導,《中國汽車報》社主辦,愛集微承辦,于2023年9月26日至27日在深圳福田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本屆峰會堅持行業領袖峰會的高端定位,全面助力產業間深度融合與創新,推動上下游產業鏈伙伴攜手合作,共同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汽車科技創新新生態。
峰會現場,多領域、多視角開展的20場特色活動,囊括主峰會、技術研討、項目路演、專業展覽、交流盛宴等,匯聚政、產、學、研、用、投等多個產業圈層,圍繞全球及中國汽車半導體產業熱點展開交流,峰會重點聚焦新技術、新趨勢,深入剖析汽車半導體各細分領域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近百個精彩紛呈的演講,共同呈現出一幅專業而全面的思維圖景。
其中,在9月26日舉辦的“汽車電子部件及車規級芯片專場”,TüV萊茵大中華區交通服務項目經理周亮,做了題為《汽車電子部件車規級芯片電磁兼容評估方法》的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我是廣州萊茵的周亮,在廣州萊茵工作11年,從事電磁兼容檢測。
TüV萊茵大中華區交通服務項目經理 周亮
今天我會從三個方面來給大家介紹,第一個是汽車電子部件芯片測試的現狀;第二部分是汽車電子部件芯片的電磁兼容測試方法,這部分主要是聚焦在技術上面,第三部分講講TüV萊茵在電磁兼容檢測方面的能力,我們能做哪些東西。
先說一下行業的狀況。目前,對車規級芯片的評估借鑒了零部件的評估方法,主要是從5個領域來評估,分別是電磁兼容、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環境可靠性和測試評價。我今天要講的就是從電磁兼容評估芯片。汽車的芯片總共可以大概分10類,根據汽車芯片的功能,我們可以分為控制芯片、計算芯片、傳感芯片、通信芯片、存儲芯片、安全芯片、功率芯片、驅動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和其他芯片。這么多芯片并不是說所有的芯片都能做電磁兼容的測試,目前我們接觸到的主要是通信類的芯片做電磁兼容的咨詢比較多。
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芯片的電磁兼容的法規,目前借鑒的是國際的標準,IEC國際電工委員會的標準。國內的測試資源現在也不太多,有部分的實驗室具備了一些檢測的能力,這個檢測的經驗老實說還不太豐富,萊茵公司是其中一家能做芯片電磁兼容檢測的公司。
第二部分是芯片的電磁兼容測試方法的介紹。要評估的芯片電磁兼容,要做哪些測試?隨著集成電路的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了,目前已經上到了G赫茲,這也是結合到現在的一些應用場景,功能越來越強大了,速度越來越快。隨之帶來的電磁兼容的問題也越來越惡劣,產品集成化越來越高,給電磁兼容工程師整改的空間不多了?,F在產品很成熟,我們面對的問題又更嚴峻,那怎么辦?從常規的手段解決不了的時候,我們再往上層去尋求解決方案,那就是說,在芯片級別的時候就要考慮電磁兼容的問題。
電磁兼容這個問題其實從源頭處理的話,它越容易,成本越低,廠家、零部件供應商對高性能的芯片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如果一個硬件工程師選擇了一個合適的芯片,對通過電磁兼容測試是事半功倍的。目前,部分國內外的芯片廠家已經開始自主做電磁兼容的檢測了,部分已經在出廠的報告上提供EMI的報告、EMS的報告,芯片級的電磁兼容是一個新的領域。IEC其實在1990年就已經開始在研究這個標準了。目前主要有四大方面,第一是EMI測試標準,參考的是IEC的61967系列的標準;第二大類是EMS的測試標準,參考的是IEC62132一系列的標準,有-1、-2、-3,一直到-8;第三類是脈沖類的測試標準,參考是IEC62215;第四是ESD測試標準,參考ISO10605。接下來我就這四個部分給大家講解一下我們的測試是怎么做的,怎么評估我們的芯片電磁兼容的問題。
射頻類發射的測試,就是EMI測試,這個測試方法參考了IEC61967-4直接耦合法,右邊是一個測試的框圖,在下面的部分就是test letwork,是一個測試的電路,我們把芯片裝在電路上進行測試,里面有一個端口,EM123是被測的端口。根據不同的標準,對不同的芯片的引腳不一樣,我們針對每個引腳測試MI測試。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在我們零部件級別,主機廠對發射是比較關注的,為什么?因為車上有很多無線通訊的設備,如果產品干擾了這些無線通信產品的正常工作的話,對用戶的體驗是非常差的,比如我要聽廣播的時候,收音機有滋滋聲,或者我打電話的時候,信號不好,這些都有可能是電磁兼容的問題,可能是車上的其他零部件產生的電磁發射造成了同頻干擾,導致我想使用這個功能用不了,所以這個是主機廠很關注的,倒逼我們的零部件供應商解決這個問題。零部件供應商解決不了,就只能再尋求上游,芯片,現在越來越多的零部件供應商會要求芯片廠家到現場來支持,過主機廠的電磁兼容的問題。
芯片級的測試,測試頻段從0.15M到1千M,這個片斷老實說不高,為什么?因為這個標準1990年就開發出來了,現在2023年了,技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車上的電磁輻射測試頻段已經上到6G了,所以這里面是有一些gap。根據芯片的使用場景,會分成不同的工況來評估它的EMI的情況,有正常工作,還有它在休眠時的EMI情況。這是我們實際的測試布置圖,這個布置圖還蠻簡單的,下面黑色的部分就是我們的測試芯片,這有一個射頻線,接到我們的頻譜儀上,根據標準制訂的測量帶寬,測量時間,射頻線接到不同的耦合端口進行測量。評估它的頻譜是否能滿足標準要求的限制,標準會制訂一系列的限制,法規制訂的限制,這個限制是不允許超過的,如果超過的話,證明是有對外輻射導致其他樣品失效的風險,所以我們在評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在限制以下,它的發射量越小越好。
根據我們的測試經驗,我們做過一款lin芯片,lin是高低變化的波形,并且還是快速變化的,對于快速變化的波形其實是騷擾原來的,變化得越快越容易發射出來。在整車上在這個頻段,主機廠對騷擾是有要求的,不能太高,那怎么辦?如果等到到了零部件級別去考慮的話,可能那時候節點又比較近了,大家的壓力會非常大,我們當時發現這個問題之后,這家芯片廠家在芯片級的時候就進行整改,把LIN通信的上升時間和下線時間,在不影響正常通信的時候,稍微降一點,讓這個發聲量降下來,滿足法規的要求。
第二類,射頻抗擾類的測試,這個測試是參考IEC62132-4直接注入法,右邊的測試框圖是我們的框圖,也是針對不同的PIN計較進行干擾,這個和上面的測試不一樣的是,發射的測試是指芯片在工作的時候,對外發射電磁波,這個電磁波發射得越小越好。同時,在工作的時候,因為車上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什么樣的信號都有,外面的信號也會有干擾。我接收到這個干擾的時候,還能不能正常工作?如果外面有干擾,對我有影響,我罷工了,那在整車上是非常危險的,這個就是評估,實驗室會模擬實際的干擾,主動注入干擾到我的芯片上面,看看芯片還能不能正常工作,測試頻段依然到一個G而已,測試的等級最大功率在目前看來不算高,當然對芯片而言是夠的,為什么?因為這是對芯片測試的,當芯片裝到零部件上面的時候,它是有一系列的保護措施的,有很多級的濾波電路,甚至會加了屏蔽罩,這樣能過濾很多的干擾。駐留時間,注入兩秒、一秒還是10秒?標準要求是1秒,這個對應到我的零部件級別的測試,注入的時間是2秒,芯片級比零部件小一點,要求松一些,注入的時間是1秒。
調制的方式是兩種,CW,CW是連續波,第二種調制方式是AM,就是調幅廣播調制方式,如果出現了異?,F象,注入這個干擾,注入34DBM,需要找閾值,需要找到在這個干擾從36DBM慢慢降,降到它剛好出現問題,我再降一點,它又不出現問題的時候,這個功率值就叫閾值,這個閾值需要提供給廠家,甚至是主機廠來評估風險。同樣的,根據芯片的使用場景,也是要做多種模式,要評估這個芯片在不同的功耗下電磁兼容的問題。這是我們的布置圖,最前面的示波器抓的一系列的波形,后面這個電腦可以看到它的通訊是不是正常的,從兩個方面來評估。
第三大類,脈沖注入測試,參考IEC66215-3異步注入法,同樣也是對兩個PIN腳都要注入不同的脈沖,我們注入哪些脈沖呢?這個脈沖和零部件級別的脈沖是吻合的,分別是脈沖1、2A、3A和3B,這些脈沖都是高頻的脈沖,它的變化時間是微秒甚至達到納秒級的,也就是說,在實測上,用電設備在整車的電網上是有非常多的,這些用電設備在起停的瞬間會產生一些損失的脈沖,這些損失的脈沖有的變化非??欤l率高,頻率高容易發射,就可以通過空間耦合的方式來干擾芯片,電路很厚集的,因為如果通過線的話,可能有一些濾波電路已經把這些干擾濾掉了,但是我通過空間耦合的方式,通過電波是沒辦法濾掉的,測試等級我們評估了,看到這個芯片的測試等級和零部件的測試等級是一致的,它是class4,也是最高的測試等級。測試時間每個脈沖注入的時間是一分鐘,這一分鐘的時間老實說還不算長,零部件的這種級別的測試時間有的要達到一個小時,時間越久越容易出問題。根據不同的工況我們要評估兩種模式,波譜模式和sleep模式,這是我們實際的布置圖,最左邊是脈沖發射器,右邊黑色的是被測的芯片,直接注入到不同的端口上面。
再說最后一類,靜電。靜電是在電磁兼容里面與我們接觸的是最近的一個測試項目,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一定很有感觸,我們脫衣服霹靂啪啦或者我們坐車的時候開門都會啪的一聲,手會有點痛。芯片產品也是同樣的,只要人碰到上面,人是會帶電的,那這個產品就會承受靜電的危害。根據這個標準,10605里面,產品要施加靜電,施加什么樣的強度呢?是1千V還是慢慢對著端口進行施加放電?最高的等級是25KV,如果中間芯片很不幸打壞了,就不用再往上增加了,我們計入此時的值,這個叫做芯片能承受的最高的靜電放電等級。放電模塊330歐,15愛T,這個放電模塊是模擬人體的放電參數,芯片從生產、包裝、運輸、裝配整個流程,只要有人涉及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承受到靜電,所以這個靜電就是要模擬各種情況。不同的場景下,我們的人體所儲存的電量是不一樣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芯片裝在車上的時候,對這種通訊類的芯片,比如CAN、LIN往往是診斷口,用戶在升級的時候很有可能手碰到這個端口的,這個情況,端口是導體,手碰到端口,順著導體直接打到了芯片上。目前,零部件的放電等級對于PIN腳會松一些,最高目前是做到8KV即可,所以我們的測試找到這個芯片能承受的最高的靜電放電的等級即可,終端目的就是主機廠,主機廠會根據這個等級來評估,來看是否接受,每一個私家的等級,我們的放電次數也是要有定義的,因為靜電是有累計效應的,不是一槍就有問題的,一槍可能沒有問題,打3槍、5槍、10槍,打越多可能越有問題,我們不需要評估很多次,打100次很好,但是會質量過剩,根據這個標準只用打3次就ok了。我們考慮芯片不通電的情況下進行測試,把芯片放到一個測試的板子上進行放電,中間的板子就是芯片,焊在這個板子上,會引出不同的pin腳。最右邊這個是靜電槍,對不同的pin腳進行放電,我們要打3槍,每一槍打完之后會有殘余的電荷存在放電的端口上,所以我們需要左邊這個黑色的刷子叫靜電刷,把殘余的電荷釋放掉再打下一槍,這個評估才是客觀的,否則會有殘余的電量在里面,本來我已經打了3KV,有殘余的電量在上面,可能實際已經是6KV了。
這是芯片級的幾個測試,這四大類測試我們再總結一下,EMI、EMS、脈沖、靜電,這四大類測試對應到零部件級別,基本上是能涵蓋,的但評估的方法相比的零部件會少很多,所以芯片即使過了,并不代表裝載零部件上這個芯片不會有影響,因為它還有其他的評估方法在芯片是沒有做測試的。
接下來說說我們TüV萊茵電磁兼容的能力。目前,我們電磁兼容實驗室的服務范圍有零部件的測試,包含芯片級的測試、產品級別的測試,還有EMC整改、測試計劃的編寫,現在的電磁兼容檢測在國內是越來越成熟了,主機廠對這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測試開始前都需要制訂完善的測試計劃,根據測試計劃執行測試,有一些供應商可能不清楚我該怎么做測試,我們實驗室可以提供編寫測試計劃的服務。接下來的部分是電磁兼容檢測人員的培訓,我們在2010年開始做汽車零部件的電磁兼容檢測,華南區是頭一批開始進入這個領域的電磁兼容實驗室,最開始大家是做民用的,慢慢轉到汽車領域,還提供最新標準的解讀。我們在這個領域有十幾年,接觸到了非常多的國際標準和主機廠標準,可以提供標準的解讀。還可以提供實驗室建立的咨詢,以及我們最近正在推的TüV mark或者China mamk的服務,萊茵會和客戶一起針對產品制訂一個標準,通過這個標準之后可以打萊茵的logo,有萊茵的品牌做背書,在上市的時候作為一個賣點。
我們的測試場地,目前電磁兼容這一塊在大中華區有三個場地,分別是廣州、上海、太倉,建立了電磁兼容檢測實驗室。我們的人員配置,在廣州有20個測試工程師、7名項目工程師,項目工程師就是負責項目的,我是其中一個。上海有10位測試工程師,4位項目工程師。太倉是最新成立的,去年成立的,10個測試工程師,3個項目工程師。我們在這個領域耕耘了十幾年,拿到了國內外二三十家主機廠的認可,在華南區應該是最多的,有大眾、通用、一汽、吉利、長安、廣汽等,我們測試的類別,除了芯片級的測試,我們還可以做零件級別的,高壓的產品可以做,電磁包、車載OPC、電驅,電氣測試方面的能力。我們有全套的ISO16750,大眾的是VW8000,高液壓比較主流的是87303,AW的。前面介紹了芯片級的測試,EMI就是輻射發射,芯片級只用做到一個G,1千兆,零部件做到6個G的發射,這就是我們做輻射發射,EMI的場地,這個叫電波ANS,這個白色的泡沫都藏著能稀釋電磁波的材料,這個造價不便宜,兩三百萬元一間房子,不包含其他的設備。
這個場地原來是我們做EMS的場地,EMS和EMI其實兩個是共生的測試項,EMI是對外發射,EMS是外面對我發射,所以兩個是雙公的方式。在同一個場地,用到的設備不一樣,EMI用到功率放大器以及大功率的天線,目前抗繞度EMS也是可以做到6個G,現在國內95%的主機廠做到6G就可以了,個別的主機廠現在要做到10個G。
下一個測試是CI的脈沖類的設備,這個是零部件級別的測試,這個黑色的這一列是機柜,可以根據國際標準ISO7637做全套的脈沖,從脈沖1到脈沖51,用的是EMtest的設備,國內國外主流的廠家。
最后再說一個我們的靜電放電,靜電放電不管是芯片級還是零部件級甚至整車級,都不能忽視的一個測試項目,因為這個直接涉及到消費者,會非常影響使用體驗,所以這個測試幾乎是所有產品都要做的。我們配的也是EMtest的槍,我們實驗室有兩個測試臺架,配的四把槍,因為這個設備很貴,也容易壞,一壞就要修很久,要配很多的槍,這就是我們測試的能力。
我們主要的客戶是國內主要的主機廠,大的TI1廠家。
今天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