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汽車供應鏈新生態大會演講實錄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2024年汽車工業總體運行情況和2025年預測分析
2025年2月21日,在北京舉辦的2025汽車供應鏈新生態大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發表了題為《2024年汽車工業總體運行情況和2025年預測分析》的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感謝《中國汽車報》社邀請我介紹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情況。春節前后,我與許多企業進行了交流。過去一年,中國汽車產業數據增長良好,但企業普遍面臨較大壓力。2025年,協會預計產業增長速度能達到4.7%,高于2024年,可大家的焦慮感卻更強烈,壓力也更大。當前,汽車產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市場格局、企業競爭、兼并重組、供應鏈變動等方面的變化,都對產業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不過,這只是中國汽車產業邁向汽車強國進程中的必經階段,如何健康度過這一時期至關重要。我將為大家介紹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相關情況。這些數據此前已公布,大家在媒體上也都有所了解,所以我會盡量多分享觀點,少提及數據。
2024年,在國家政策支持和汽車行業上下游共同努力下,中國汽車產業增長了4.5%,高于年初預期,產業發展再創新高,在全球范圍內也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但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目前仍存在不同觀點。
2025年1月,汽車市場迎來開門紅。協會在1月13日發布會后,召開了重點企業座談會,重點了解企業對情況的判斷和面臨的困難。1月從批發量來看,僅下降0.6%,量還可以。然而,終端數據顯示下降幅度較大,存在約10%的下降幅度。這主要是因為春節較早,購車高峰提前,且部分地方政策未及時出臺,消費者持觀望態度。
從大的趨勢來看,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增長迅猛,2024年銷量超過1000萬輛,雖未達1300萬輛,但增長速度超出年初預期。2025年新能源汽車會不會繼續保持一個快速的增長?協會預測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約1600萬輛,相比2024年1285萬輛增長還是很快的。對于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業內則存在不同看法。企業已全力投入,但市場競爭激烈,盈利困難,這引發了對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的反思。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從消費者數據來看,2024年乘用車內需增長速度達8.7%,表現出色。政策對消費的拉動作用顯著,若沒有2024年加碼的政策,國內終端銷量可能僅與2023年持平。從各方面反映的信息來看,消費的欲望和能力都不是特別高。由于2024年政策真正發揮作用的時間僅4個月,所以2025年政策效果仍有提升空間,但也需考慮政策提前釋放的影響。2025年終端的消費即使有同樣的政策,邊際效應會減弱。
商用車領域情況較難,若沒有出口拉動,市場將更加嚴峻。在2024年上半年銷售較好的天然氣貨車,在下半年也面臨高庫存、終端購買力不強的問題,今年1月天然氣貨車銷量出現明顯下降。商用車市場與國家經濟,如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密切相關??蛙囀袌鲆幠R苍诳s小,私家車逐漸成為主流出行方式。
2025年1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略降。在過去幾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多次超過50%,乘用車領域占有率更高。從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都要重視,不應僅僅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在推動產業增長和升級方面作用重大,價格區間集中在15萬元-20萬元,這部分銷量最大。30萬元以上的價格區間的這些車型,則給我們中國品牌向上帶來很大的促進動力,有助于中國品牌向上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表現日益突出,在汽車產業出海過程中,相比純電動汽車更具優勢。因為海外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部分地區電價較高,許多企業開始重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研發。
初步來看,產業出口還是保持快速增長。目前,行業內普遍認為年出口量達到600萬輛后將趨于平緩,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出口量為585萬輛(含KD件在海外組裝的車型)。未來,企業不僅會通過KD件組裝,還會在海外建廠。當前全球汽車產業競爭加劇,各國紛紛重視發展汽車產業,貿易方式出口形勢嚴峻。
從企業發展情況來看,2024年奇瑞汽車出口超百萬輛,2025年1月雖有所下降,但仍位居榜首。比亞迪銷量增長迅速,競爭力強勁,2024年國內市場排名第一,而且目前也非常重視海外市場拓展。
汽車產業對經濟拉動作用顯著,2024年汽車產業增加值達9.1%,遠超整個工業5.8%的增加值。為什么國家對汽車產業這么重視?我覺得不僅應該站在行業的角度,還應該站在國家大的經濟環境,讓我們在全球的地位方面來進行考慮這個問題,雖然現在利潤并不是特別高,但是如果能夠把產業競爭力快速地提升上去,將來從長遠來看還是有好處的。
當然,汽車產業在經濟運營中也面臨諸多困難。首先是消費信心不足,從國家統計的角度來看確實不好,現在趨勢還在下降,所以對我們汽車產業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消費者購車更加謹慎,進店后購車決策時間延長,現在大約要一個月。新媒體在引流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相對應線索占比達60%,而傳統媒體帶來的線索只有40%。
我們也注意到另一個數據,2024年汽車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5%,量上去了,但是價值并沒有上去。我們的補貼政策,對于價格比較低的車型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包括汽車的品牌本來就賣幾萬塊錢,現在補兩萬,基本上消費者需要花的錢很少。
我們感謝政府對汽車產業的大力支持,相關政策拉動作用顯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商用車領域,4.5噸以下輕型貨車量很大,但是缺乏政策支持。補貼政策未體現價格差異化,買30萬的車也是補2萬,買3萬塊錢的車也是補2萬,大家可以看到,其實并不是那么的公平。補貼政策執行過程中,部分地區補貼資金提前用完,政策效果未充分發揮,因此還需進一步優化補貼額度的使用方式。
庫存方面,2024年上半年乘用車庫存高達460萬輛,7月底政策出臺后,協會批發銷量并未立即回升,企業仍在消化庫存,等待地方政策。目前,整體庫存水平在400萬輛多一點,相對合理。但海外庫存壓力較大。以俄羅斯市場為例,俄烏沖突初期,對中國汽車需求旺盛,但現在出現了終端庫存高、質疑產品質量等問題,預計2025年俄羅斯市場銷量可能會下降的情況。
行業盈利方面,2024年行業利潤率僅4.3%,且呈下降趨勢,與國際跨國巨頭8% - 10%的利潤率相比差距較大。長此以往,將影響行業可持續發展。同時,經銷商壓力也很大,部分品牌關閉了大量的經銷商門店。
海外出口面臨諸多風險,尤其是要重視監管環境和合規風險等問題。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如果以合規問題為由限制國際貿易,對中國汽車企業進行處罰,企業多年利潤可能因此付諸東流。
合資企業方面,目前呈現分化態勢。部分企業經營不善,開始關廠,部分企業則積極開發新車型,準備與中國自主品牌競爭。中國市場規模龐大,大部分合資企業仍有發展機會。對合資企業來說,應因地制宜制定策略。前兩天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穩外資政策,中國歡迎外資企業在中國長期發展。
最后,對2025年汽車產業發展進行預測。從有利環境來看,國家持續出臺有利政策,為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保障?!皟尚隆闭?、海外市場以及新能源購置稅最后一年免征等因素,將在下半年對產業發展起到較大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汽車產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外部環境方面,相關調研和信息搜索顯示負面信息較多。經濟運行中,汽車實際需求偏弱,市場增量困難,國內市場內需規模存在爭議,這關系到未來發展潛力。此外,行業內卷式競爭嚴重,應該要抵制這種不良競爭行為。
綜合來看,我們對2025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仍充滿信心,預計產業總量增長4.7%,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600萬輛,增長率為24.4%,出口量約620萬輛。在出口方面,我們應保持低調,專注做好自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