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國兩會 | 全國政協委員曾毓群:進一步提升新型儲能市場化運用水平
“現場聆聽了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感振奮,備受鼓舞。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大研發投入,深入鉆研電池材料、電池結構等核心技術,全面提升電池性能品質。”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首先表達了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心得。
“我們將秉持零碳發展理念,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推動布局零碳工廠、零碳電網、車網互動等示范項目,為構建高效、清潔、安全的零碳生態,助力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曾毓群說,新型儲能是支撐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和基礎裝備,也是國際能源競爭的戰略新領域。要進一步提升新型儲能市場化運用水平,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場景拓展規模提升
如今,憑借全鏈條研發能力與規模化制造優勢,寧德時代已引領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大規模商用化,奠定行業標桿地位。自2017年以來,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連續8年全球市占率穩居第一,儲能電池出貨量自2021年以來連續3年全球市場市占率穩居第一。
動力電池是儲能電池的一種?,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有相同的部分,都是用于儲存電能的設備,但因為應用場景不同,其發揮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如今,鋰電池的應用場景正在逐步擴大,前景看好。
曾毓群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型儲能產業實現了規模化發展,也展示了應用的廣闊前景。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電站累計裝機達73.8GW,約為“十三五”末的20倍,已經超過抽水蓄能裝機規模。
至今,我國新型儲能市場的規模正在逐步擴大。曾毓群表示,儲能被允許作為獨立主體參與各類電力市場,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持續改革,現貨市場試點省份陸續轉入正式運行,電網側獨立儲能容量電價寫入政策,但是,與抽水蓄能的支持政策相比,充分發揮新型儲能價值、實現儲能高水平運用的市場機制尚未形成。
他發現,我國儲能的市場參與機制尚不夠完善,國內新型儲能還面臨調用少、利用率低、回報周期長的問題。他提出,儲能市場機制仍存在如下具體問題,制約了儲能的高水平運用。其中,電能量市場電價浮動區間較窄,無法真實反映市場需求;輔助服務費用分攤機制尚未打通,仍作為“成本項”在電源側零和博弈;新型儲能容量電價實施細則尚未出臺,項目補償難以落實;部分儲能并網運行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壽命跳水、容量打折等質量和安全問題,嚴重影響調度運用。
完善機制強化運用
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曾毓群也在思考這一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曾毓群提出,要進一步提升新型儲能市場化運用,既要做好完善新型儲能市場參與機制的工作,也要建立新型儲能定期安全檢查制度。
在曾毓群看來,完善儲能的市場參與機制,主要包括電價機制、成本疏導機制和容量補償機制。
在電價機制方面,他認為,要拉大峰谷價差,為儲能等靈活性調節資源創造合理的盈利空間。基于現行的電價機制,擴大電能量市場交易電價的浮動范圍,讓電價有效反映時點電能量供求關系。
在成本疏導機制方面,他提出,要豐富適合新型儲能的輔助服務交易品種,并推動輔助服務費用向電力用戶側分攤,讓儲能成本得以合理疏導。增加爬坡、系統慣量等充分發揮新型儲能技術特點的服務品種,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所需調節能力。同時,電力輔助服務作為一種公共產品,應遵循“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推動所有受益主體共同分攤。
在完善容量補償機制方面,他建議,應加快出臺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核定規范和實施細則。短期內參照抽水蓄能和煤電,完善新型儲能的容量電價機制,實現“同工同酬”,破除靈活性資源之間的不公平競爭;長期則適時向容量市場過渡,通過市場定價機制有效反映充裕性稀缺程度。
在建立新型儲能安全保障機制方面,曾毓群建議,應借鑒電力行業定期檢修機制,建立適用新型儲能的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參照《發電企業設備檢修導則》,形成電化學儲能電站的具體檢測方案,明確儲能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的檢測條件、方法和周期等。定檢機制將及時剔除“帶病”儲能,確保儲能電站在全生命周期內安全可靠,為儲能產業實現高水平運用、轉向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曾毓群一直在結合對行業的洞察,積極履行職責,建言獻策,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領域的創新發展鼓與呼。疏通堵點,打通瓶頸,推動行業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一直是他孜孜以求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