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常委張興海:“我開的智能電動汽車就是車載大模型工具”
近來,DeepSeek的爆火,也成為2025年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
“像我每天駕駛的智能電動汽車,可以看作是大號的車載大模型工具。”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出現,將給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帶來深遠影響。“人駕+智駕”的方式不僅讓出行變得更輕松、高效、安全,也推動汽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融合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抓手
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僅在產銷量上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而且在智能化進程中也在逐漸成為全球領先的佼佼者。
“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優勢越來越突出。”張興海認為,智能網聯不僅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也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汽車正朝著依靠高端技術和智能化資源發展的新模式轉變,智能駕駛、智能電驅、智能車控、數字孿生等技術在汽車上的大量應用,為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持全球領先提供了強大動力。
他特別提到,汽車產業鏈條長、關聯度高,原先的垂直式供應鏈體系正向著全新的網狀供應鏈體系轉換,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將對上下游產業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協同創新趨勢更加明顯。
在他看來,在產業鏈供應鏈重構中,賽力斯積極發揮鏈主作用,推進產品集成化、智造集聚化,已構建起囊括眾多頭部供應鏈企業的更開放、更有活力的生態體系,共同設計、共同研發、同步生產。
“新能源汽車發展智能化、網聯化,走的是軟件定義汽車的技術路線。”他認為,因此需要推動“兩個跨界融合”,一方面是技術和產品融合,即軟件技術和汽車技術到產品的端到端融合;另一方面是產業融合,即整車企業+ICT(信息通信技術)企業+供應鏈企業+終端用戶服務企業等汽車全產業鏈的端到端融合。
而隨著智能電動汽車的增多,智能化帶來一系列新課題。當前,相關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方面的技術創新、應用實踐都如火如荼。“安全始終是必修課。”張興海認為,智能化體驗必須以安全為底座,而安全底座要靠智能化技術來實現。“安全基礎夯得越實,智能網聯才會有更高突破。”他表示,車企不僅要將汽車的被動安全和主動安全做得更加扎實可靠,還要強化動力安全、數據安全以及隱私保護、網絡安全等智能安全解決方案。
■高質量發展是共同課題
近兩年,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持續蔓延,對于車企產生了一定影響。而且,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價格戰雖能短期刺激消費,但長期可能導致車輛品質下降,削弱消費者信心和市場活力;而過度營銷競爭更可能損害中國汽車品牌的國際形象。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288.8萬輛,同比增長34.4%,但中高端車型占比不足50%,技術升級與品牌向上仍存挑戰。張興海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近年來高速發展,逐漸做到全球第一,成績來之不易,希望行業攜手共進,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
張興海還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正持續邁入新發展階段,當前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技術不斷迭代,“三電技術”提升、固態電池加快商業化、超級充電樁迅速普及等,為用戶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賽力斯與華為合作,正是通過跨界合作實現品牌躍升的典型之一,雙方聯合探索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新模式,打造了問界系列產品,受到了市場廣泛認可和用戶喜愛。
作為從傳統車企向智能網聯新能源轉型的代表,賽力斯歷經近40年發展,從生產汽車彈簧到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張興海表示,企業自律不僅是責任,更是生存之道,唯有技術與品質并重,才能在全球市場站穩腳跟。
近年來,作為全國政協常委,張興海始終從汽車產業轉型和國家經濟發展大局著眼,去觀察、調研、思索,提出自己的提案和建議。“中國汽車企業要打造新質生產力,需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堅持多元化技術路線并進,堅持軟件定義汽車,堅持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堅持長期主義……”在他看來,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健康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