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陳赤平:打造差異化需求,助力電動汽車“出海”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面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出海”所遭遇的種種挑戰,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會主委、長沙學院院長陳赤平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要采取多種措施破解現實難題,包括瞄準有潛力的細分市場、滿足海外消費者差異化需求等路徑,助力新能源汽車“出海”。同時,要通過持續的創新發展,實現技術主導、市場主導和產業鏈主導,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實現中國主導。
“出?!笔谴髣菟?/strong>
近年來,不僅中國汽車出口已經連續2年保持世界第一,而且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企業“出?!闭谛纬尚碌睦顺?。但是,由于種種外來因素等原因,新能源汽車“出?!闭谠庥龊M獠糠謬业年P稅壁壘、技術標準壁壘及保護主義等新的挑戰。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汽車產業迎來了實現彎道超車的戰略機遇?!标惓嗥奖硎荆壳?,電動汽車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主體,而電動汽車無論是產品性能、市場認可度,還是國際市場拓展等方面都在持續提升。陳赤平說,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市場規??焖僭鲩L、競爭能力快速增強、全球化布局加速推進、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具備了實現中國主導的良好基礎,但同時又面臨一些風險挑戰。
當前,汽車智能化、電動化技術飛速發展,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氨M管在很多領域的創新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企業技術創新還存在短板,產業鏈控制能力不強,如數字化轉型、軟件生態規則,以及高端汽車芯片和傳感器等精密制造環節仍存薄弱環節,產業鏈上游關鍵資源受制于人等。”陳赤平表示,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
他認為,對于我國電動汽車,西方遏制打壓升級,進入國際市場門檻升高;行業組織化程度不高,市場存在“內卷式”競爭;各國政策不確定性加強,非貿易壁壘風險加大等因素,都在制約著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在他看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既要堅持創新發展,也要從技術、市場和產業鏈等方面提升競爭力,逐步實現對電動汽車產業的主導。
主導是發展所需
時至今日,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由小到大,已成為我國逐漸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一張亮麗的“中國名片”。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純電動汽車的份額已遠超插電混合動力、增程式車型。據公安部數據,202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140萬輛,在全國汽車總量(3.53億輛)中占比8.90%,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為2209萬輛,占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七成。市場地位正日益凸顯。
事實上,陳赤平近年來持續關注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他主持的“中國主導電動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實現路徑和政策研究”已經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立項?!半妱悠嚠a業到目前發展非常迅速,規模很大,面對市場挑戰,電動汽車產業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實現技術主導、市場主導、產業鏈主導?!彼f。
在陳赤平看來,要通過顛覆性技術創新實現技術主導,就需要探索依托新型舉國體制,搭建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推動電動汽車“三電”技術、車規級芯片、智能駕駛、車控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提高關鍵共性技術供給能力;探索綜合性政策運用,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和動力,重點推動下一代前沿技術突破,夯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底層技術和基礎創新能力,探索實現彎道超車的新路徑;探索建立電動汽車的國際技術標準等。
他表示,要通過梯次化市場突破,實現市場主導,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本和創新資源向中國集聚;加速國際化市場布局,增強海外市場服務保障能力,推動海外發展協同機制,加強行業自律和行為引導。
“要通過創新型生態構建實現產業鏈主導,構建開放、包容、協同的創新型生態,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加強中國與歐洲、美洲的技術合作,以及在‘一帶一路’國家中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布局等,通過產業政策優化增強國際認同?!标惓嗥狡诖?,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以強勁的發展勢頭邁向全球市場,彰顯中國制造的創新實力。
“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推動我國電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將有助于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提升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話語權和主導地位?!睂Υ?,他認為,這是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現實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