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榮代表:助力重慶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3月6日上午,重慶代表團團組開放日當天,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第一個發言。
今年,重慶代表團準備了4件全團建議,第一份就是《關于支持重慶加快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建議》,充分體現了重慶對于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城的決心。
長安持續發力助推重慶打造汽車城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手段培育新質生產力,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綠色智能的汽車產業。朱華榮分享了他對如何“優化集群生態,助力打造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這一命題的思考。
2022年以來,重慶市出臺了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2-2030年)、重慶市“渝車出海”等九項產業規劃及系列配套政策,同時通過人才引進、產教融合等方式,吸引和培養了一大批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領軍人才,為重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慶汽車產業規模持續擴張,自2022年以來,產量提升24.7%,2024年汽車產量達254.01萬輛,占全國總銷量8.1%,新能源汽車產量為95.3萬輛,同比增長高達90.5%,大幅領先全國增長率近60個百分點。
長安汽車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重要決策部署,在重慶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以“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為牽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邁進。2024年年銷量268.4萬輛,同比增長5.1%;其中,新能源銷量73.5萬輛,同比增長52.8%;海外銷量53.6萬輛,同比增長49.6%。2025年1月銷量27.6萬輛,集團排名、中國品牌排名均位列第三,新能源銷量較2024年排名提升3位,出口銷量創歷史新高。
朱華榮表示,為服務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支撐重慶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長安汽車將做好幾方面工作。
首先,加速核心技術突破以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為驅動,搶占行業技術高地,提升重慶產業競爭力。其次,強力推進長安3大品牌齊頭并進,加速全球6大區域布局;持續完善新能源、智能化產業布局,強化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鏈完整性,提升產業自主可控能力;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提升海外本地化運營能力。第三,向福特、馬自達、斯特蘭蒂斯等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技術、產品和平臺,實現從技術引進向技術輸出的歷史性突破。第四,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牽引作用,圍繞AI、芯片等核心技術,引導外地高端企業在渝設廠,推動產業鏈協同轉型升級。帶動產業鏈協同出海。加快實現川渝地區本地化采購率提升至60%-70%。
而針對于此,他也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建議重慶打造汽車領域國家科技創新平臺。設立國家級汽車產業鏈創新平臺,整合政產學研資源,重點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加強專項政策引導,培育本土“專精特新”企業,統籌智能網聯汽車、能源網絡、低空經濟等新型基礎設施規劃。構建跨領域協同機制與標準化體系,制定海陸空載具互聯互通技術標準與安全規范,破除行業壁壘。
二是支持長安汽車等整車企業在重慶市內調劑使用整車產能。支持長安汽車等整車企業,在自主工廠產能充分利用的情況下,積極使用重慶市內閑置整車產能(如重慶現代工廠),重慶市政府給予人力、物力、財力的專項保障及支持。支持長安汽車等整車企業,根據產品技術、經濟效益、周期計劃等特征,自主適配重慶市內各整車工廠產品布局方案,市政府引導各區政府,積極配合整車企業布局規劃。
汽車行業將走向良性競爭階段
重慶加快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有著十足底氣。
朱華榮表示,這底氣在于有重慶有著強大的工業基礎。其次,重慶通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在汽車領域包括對服務、人才、技術、產業規模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和成本控制都有著非常強的優勢。最關鍵的是,近年來在重慶市委政府領導下,出臺了一系列戰略規劃和產業政策,引導車企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
針對當前最火的人工智能話題,朱華榮表示,長安汽車已經有車型與DeepSeek進行合作,未來雙方會進一步加強合作,并應用到更多領域。
在被問到“內卷”的問題時,朱華榮表示,汽車行業的競爭的確比較激烈,但是主流車企對于這個問題都很理性,大家都會把控住底線,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他認為,個別面臨生存問題的企業可能會采取“內卷”式競爭方式,但主流車企大部分持反對態度,因為這種競爭的結果一定是傷害用戶的,不會成為社會主流。
朱華榮也強調,競爭是正常的,只有競爭才能形成優勝劣汰,才能促進科技進步。“一直以來,汽車行業的競爭就是非常激烈的,全球的品牌都集中到中國來,中國又出現了這么多自主品牌,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品牌不斷成長壯大,現在已經走向了全球。而隨著智能化進程加速,一系列優秀的車企逐漸脫穎而出,這正是一個從無序競爭走向有序競爭的發展過程。”